济南领航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9-06-28 浏览

  舜网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康复工作是残疾人工作永恒的主题。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作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促进残疾人功能补偿、回归健康、融入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济南市残联通过打造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模式及零距离贴心服务,投入3755万元为75503人(次)评估适配137752件(套)辅助器具,推动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广大残疾人的康复愿望。

  打造“服务网”搭建辅具适配平台

  一直以来,济南市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机构建设问题,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市、区县和街道、社区三级辅助器具服务平台,率先在全省打造出纵到底、横到边的辅具适配服务平台。加强市级辅具服务中心建设。济南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管理服务中心,按照中国残联提出的机构建设标准,先后成立了听力、低视力、肢体辅具适配中心和假肢矫形中心,评估适配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近几年,按照中残联提出的辅具展示情景模拟化的理念,对辅具展厅进行了改造,设立了生活情景模拟区、洗漱模拟区、评估检测区、无障碍体验区等12个区域。展示辅具达到了6大类380种,能够让残疾人更直接地体验辅具,成为辅具展示、适配的实训基地。

  根据《中国残联系统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实施细则》,投入245万元新建了假肢矫形中心,并能够独立开展假肢矫形业务。加强区县辅具服务站建设。为了把区县辅具服务站建成能够满足本辖区残疾人基本辅具服务需求的多功能综合保障中心,根据中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统一了区县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站标准,为全市各区县辅助器具服务站免费配发了4大类80种辅具样品。市残联筹资4000万元,扶持各区县按照中残联《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新建了10个区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其中设立了不低于600㎡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面向各类残疾人开展辅助器具评估适配服务。加强办镇、村居辅具服务站点建设。

  近几年,在办镇、村居建立了52个辅具服务分站,并免费配发了4大类30种辅具样品;在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范了70处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将辅具服务工作纳入其中,为每个站配发5000元的辅助器具样品,划分单独区间,依托基层康复平台开展辅具服务工作;投入2002万元,在大型社区(中心村)新建了1001个社区康复站来重点开展辅具适配等工作。2016年3月4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主任李晞、副主任王保华,调研我市残疾人辅具服务工作时说,济南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真”、“实”、“新”,特别是在辅助器具服务网络建设、基层精准服务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为全国做好“十三五”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有望实现“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济南市残联加大了基层辅具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坚持每年举办“全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评估适配基础培训班”。采取分级培训模式,由市残联重点培训区县辅具专家组成员,区县残联培训基层辅具服务人员,并实施了辅助器具培训学分登记制,实行持证上岗。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以来共培训基层辅具工作人员、社区(村)康复医生等各类评估适配骨干人员8115人(次)。通过培训,使全市的辅具工作人员对辅助器具评估适配工作有了全新的了解,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实现了从简单配发到评估适配工作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同时,市残联坚持每年邀请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及港台地区的知名专家来济进行授课培训,这为济南市残疾人辅具适配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了一批基层残疾人辅具适配人才的成长。

  济南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科长张宇波是典型的受益人之一。他通过刻苦认真的钻研,经常性参加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培训班,现在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辅具适配专业人才,在全省以及全国残联系统内进行巡回讲课,受到各地的一致好评。

  市残联大力推进辅具适配工作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服务”模式,打造济南市残疾人辅助器具信息服务系统。通过该信息服务系统,来开展辅具精准适配服务,切实提高辅具适配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缩短辅具供应商与残疾人之间的距离,降低中间成本,使辅具供应商和残疾人实现双赢。目前,该服务系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在明年建成后,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有望实现“一站式服务”,即通过一部手机依靠“互联网”技术来解决辅助器具的查询、适配、购买、报销、回访、维护等一系列问题,为残疾人带来极大的方便。

  创造“新模式”开拓辅具适配新思路

  残疾人辅助器具的统一采购、统一配发模式在早期的辅具适配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原来辅具适配工作中存在着辅助器具种类较少、配发不够及时等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残疾人对辅助器具需求档次的差异化较大,统购统发的辅助器具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存在的不完全一致,有时也会出现明显的“脱节”。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市残联在经过两年试点探索地基础上,于2016年3月联合市财政局印发了《济南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实施残疾人辅具适配由统购、统配向货币化补贴的辅助器具服务“新模式”。残疾人选择辅助器具的渠道更广、种类更多、自主决定权更大,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残疾人“按需购买、高效适配、及时补贴”的愿望。在补贴标准上,着力保障残疾人基本需求,重点对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实施救助。

  具体补贴标准为:适配300元以下的辅具全额补贴;适配300元以上的辅具根据贫困程度、残疾程度和所购辅具的档次(档次越低补贴越高),由高到低进行补贴。其中:贫困重度残疾人补贴90—100%;贫困轻度残疾人补贴80—100%;非贫困重度残疾人补贴60—80%;非贫困轻度残疾人补贴50—70%。对享受低保的重度残疾人、低收入重度残疾人和0—6岁残疾儿童,适配补贴目录内多件辅助器具,购买金额在3000元以内的全额补贴。安装假肢所需费用,在辅具目录限价内全额补贴,最高补贴10000元。辅具适配货币化补贴工作的实施,方便了广大残疾人群众,受到了广泛赞誉。

  服务“零距离”提升辅具适配服务质量

  辅具适配工作做的怎么样,关键是看残疾人满意不满意。近几年,市残联积极开展“零距离”服务,着力打通为残疾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服务阵地前移,甚至是上门服务,深受广大残疾人的欢迎。辅具适配作为残疾人工作的一部分,也获得广大残疾人的认可与称赞。据对部分辅具适配受益残疾人的电话回访显示,对市残联辅具适配工作满意度在98%以上。对相对简单的代步辅具、助行辅具、生活自理辅具和适用于家庭康复的训练器具等基本辅具和配件,采取集中预先采购或组织定点机构现场适配的办法,实现了边评估边适配。通过连续7年开展“辅具进万家”工程,在基层辅具适配工作人员“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的“零距离”服务之下,优质高效地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基本型辅具适配全覆盖。

  在全面实施辅具补贴政策后,以“保基本、广覆盖”为目标,继续对300元以下的基本型辅具给予全额补贴,即需即配。对重度残疾人开展辅具个性化适配。为更好地服务于特殊困难群体,满足其个性化辅具需求,市残联坚持对难以出行的重度残疾人实行入户评估适配,送辅具上门。2013年以来,共为4543户贫困重度残疾人上门适配了人均3000元的个性化辅具14223件(套)。

  市中区5岁脑瘫患者王奕松,经评估筛查,发现其患先天性脑瘫,运动功能受限,不能独自坐、转移、站立,行走,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根据评估筛查情况,残联部门为他适配了儿童坐姿矫正椅、儿童站立架、后拉式助行器、脑瘫儿童专用轮椅等价值3000元的家庭康复训练辅具。在康复指导医生和辅具工作人员的定期指导和帮助下,经过近两年的家庭和专业康复机构训练,王奕松各种丧失的功能有了很大改善,能独立坐了,能借助助行器独立行走了。

  各区县残联根据残疾人实际需求,创造性地开展了“零距离”服务。在市中区,残联部门针对长期卧床肢体残疾人期待能站起来活动的期待,积极开展了“让截瘫患者站起来”主题活动。邀请济南市残疾人假肢矫形中心的专家对有装配截瘫支具需求的患者进行“零距离”的评估检查,并通过取模、量身定制、试穿调整、康复训练等工作流程,为15名患者装配了相关截瘫支具,使他们又重新站立起来,并基本上能够生活自理。

  对此,残疾人李金泉激动地表示:“让截瘫患者站起来,不是单纯的让患者身体站起来了,而是给了我们尊严和活下去的勇气,让大家感到温暖”。全市残联系统通过开展“零距离”服务,让有辅具适配需求的残疾人“少跑腿”、“零跑腿”,为他们早日康复、融入社会、享受人生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通讯员:刘素玉 )

声明:凡本站转载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旨在分享。如对版权有任何疑问,可电邮联系cjrjob5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