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自立-琚泽宝:脱贫还要靠自己
来源:《三月风》2018年第3期 日期:2018-11-12 浏览


琚泽宝(右)在修理店里为顾客介绍商品

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扶贫不仅要“输血”还要“造血”。所谓“输血”,即捐款捐物,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直接,但很难长久见效。而要想彻底改变残疾人的贫困现状,只有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具有持续发展的“造血”能力。家住在安徽省宣城市的残疾人琚泽宝,就是一位凭借手中技术脱贫致富的典型,本期就让我们走近琚泽宝,看一看他的脱贫故事。

在经历了喧闹的早晨后,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终于渐渐散去。而对安徽宣城“老跛小电器”的店主琚泽宝来说,一天最忙碌的时候才刚刚开始。

“货拿过来了,你快去取吧。”妻子的声音从店内传来。整个上午,电话声从未间断,顾客也往来不绝,右脚不便的琚泽宝娴熟地接过一个又一个修理工作。

琚泽宝是一位残疾创业者,说起自己的故事,他提及最多的是“坚持”“努力”四个字。43年前,年仅八岁的琚泽宝不幸患上骨髓炎,自那时起就行走不便。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他的脚并未得到有效治疗,到15岁时,已经彻底残疾。身体的痛苦让琚泽宝过早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苦,由于在家里不能做农活,为了求生和补贴家用,他20岁时来到上海,开始自谋出路。他自学过各种手艺,修过鞋子、雨伞、家电,配过钥匙,几乎把双手可以做的事学了个遍。

“那时候找不到活,就睡在天桥下,捡过破烂,实在没办法的时候也当过乞丐,边乞讨边帮别人缝缝补补。”琚泽宝说,打拼的过程中遭遇了不计其数的讥笑,但即使是最艰难的时候,他也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最后还是要靠自己。”

2000年,琚泽宝回到宣城开了一家自己的店铺,主要从事小家电的修理和买卖。多年的苦心经营让他赢得了一定的口碑,生意也在稳定中不断发展。现在店铺的年利润达二三十万元,这一切,让琚泽宝一家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我会主动帮助残疾人,他们来买东西时我会便宜一些,在其他地方也会照顾一些。”因为自己的缘故,琚泽宝对行动不便的人格外关心,但比起这些细微的帮助,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授人以渔”。只要别人向他请教,琚泽宝从不吝啬自己的经验。他会指导别人的工作,教他们学手艺学技术,在他看来,这是更有意义的一件事。

自1995年开始,琚泽宝开始收留残疾人学习手艺,也在区残联或介绍所的介绍下接收学徒。20年来,他陆陆续续地带出了十多个徒弟,也帮助了很多人。这些学徒在学成之后大多开始了独立创业,遇到挫折和问题时更会来向他请教。“他们有他们的生活出路,都学会了自己的手艺。有了谋生的能力,对社会也就有了帮助。”这让琚泽宝感到十分满足。

“老跛很不错,别人遇到什么事,或者有需要他去做的事,他会放下自己手中的活来帮忙解决。”一位常来琚泽宝店铺的大姐说,“他带了10来个徒弟,都是残疾人,有别人来找他,他都很愿意尽可能的提供帮助。”大部分学徒现在仍和琚泽宝联系,还有的和他成了很亲密的朋友。

“下一步我会扩展门面,招更多残疾人员工”,谈起未来的规划,琚泽宝这样说,“我是一个残疾人,手艺全凭爱好自学,现在生活得很好,顾客也很照顾我,所以我很满足,我希望能再为社会做点有用的事。”

(安徽省残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