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多轮驱动助推残疾人脱贫
来源:《中国残疾人》2019年第8期 日期:2019-08-16 浏览


安康市镇坪县通过开展“我在乡下有块田”项目,不仅帮助残疾人实现了稳定增收,也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推动了当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文_陕西省安康市残联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贫穷并不可怕,就怕没信心。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勤劳苦干,就一定能战胜贫困,顺利脱贫。”在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残联举办的技能培训班上,残疾小伙儿宋东洋正在向在场的学员们讲述着自己的脱贫故事,他那充满自信的微笑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但就在几年前,宋东洋却是另外一番模样。由于在外地务工时不幸失去了右手,宋东洋面对残疾的事实一直难以接受,日渐消沉,加上父母年老多病,家庭状况越来越差,他在2016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在了解到宋东洋一家的情况后,白河县残联以及镇村的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动员,送他去创业技术培训班学习技术,并通过贴息贷款的方式帮助他从事山羊养殖。短短几年时间,宋东洋的生活有了变化,他不仅建起了自己的养殖场,存栏山羊达到了160多只,而且还带动了其他贫困户一起通过发展养殖致富增收。就在去年,宋东洋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用他自己的话说,感到“一切都充满希望”。

宋东洋仅仅是陕西省安康市开展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众多受益的残疾人中的一位。近年来,安康市紧紧围绕创建陕西省残疾人脱贫攻坚示范市的目标,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不断夯实工作举措,在残疾人脱贫攻坚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了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产业帮扶 增强发展能力

安康市地处国家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全市10个县区均为贫困县,其中有4个深度贫困县,是全国脱贫攻坚战场的核心战区。而安康市目前有持证残疾人14.12万人,在册贫困残疾人5.37万人,占全省贫困残疾人口的23%。面对如此严峻的贫困现状,安康市残联从精准二字切入,织密织牢残疾人脱贫攻坚的政策网络,以增强残疾人脱贫后劲为出发点,通过实施残疾人产业扶贫工程,为贫困残疾人找到了脱贫的门路。

像在石泉县,针对当地贫困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缺少技术的现状,当地残联通过“合作社+基地+残疾人”的模式,统一为残疾人贫困户提供种苗、技术、销售服务,带动贫困残疾人发展产业。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残疾人的市场风险,当地还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对贫困残疾人的农产品进行回收,真正化解了残疾人的后顾之忧。在石泉县的省级扶贫基地国平养殖公司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地每年都会为5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2头仔猪,在发放之后免费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养殖技术的指导和疾病预防培训,并在仔猪出栏时以高于市场价5%回收,这样一来,残疾人仅此一项就能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

发展农业产业投资大、回报慢,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很难体现规模优势。为了解决产业扶贫过程中贫困残疾人的资金短缺问题,石泉县加大了残疾人产业奖补和贷款贴息力度,推动贫困残疾人产业奖补政策实现全覆盖。在石泉县,只要残疾人发展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县财政都会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或补助,从而激发贫困残疾人的积极性从事相关产业。除此之外,当地残联还鼓励残疾人通过贴息贷款等形式入股进企业、进基地、进合作社,获得长期稳定分红,从而使残疾人最终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就业支持 拓展增收门路

残疾人想要脱贫增收,产业扶贫固然是根本之策,然而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通过搭建就业平台,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增收,也不失为巩固脱贫成果、增加残疾人家庭收入的另一有效途径。

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安康市各级残联一方面积极争取按比例就业政策实施,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组织残疾人参加就业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积极推送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协调人社部门依托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残疾人开展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的就业能力。

如在安康市紫阳县,仅2018年,县残联就对900余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养殖、电商、修脚、盲人按摩等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使农村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掌握了1到2门致富技能。与此同时,当地残联还抓住苏陕协作残疾人劳务合作的有利时机,主动与江苏省常州市的用工企业进行对接,举办多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分两批输出残疾人务工人员,从而带动了当地残疾人就业。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淘宝早已为残疾人所熟悉,它们也成为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有力工具。在安康市的镇坪县,一个名为“我在乡下有块田”的扶贫增收项目正在逐渐推开。当地通过流转集中连片土地,配套其水、电、路等基层设施建设,将土地划分为若干小块,联系社会爱心人士进行认购。然后再通过村“两委”召开党员及群众代表和贫困户会议确定,将每块土地无偿提供给有劳动能力的一般贫困户和残疾人家庭贫困户进行代管,认购方则可以通过手机远程视频,实时掌握认购地块的种植及管护情况,并在作物成熟后及时获得所认购地块的农产品。这种依托互联网的“订单销售”方式,不仅帮助残疾人就近就便实现了“能工作,有钱挣”的愿望,也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推动了当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对接需求 提升脱贫质量

“什么人把守三关外?什么人出家就没有回来?”在安康市宁陕县城关镇关一村,歌舞戏《小放牛》的旋律正在贫困残疾人朱小霞的家中回荡,这是宁陕县文化志愿者演出小分队为朱小霞带来的“一个人的剧场”。由于从小患有残疾行动不便,平日里,朱小霞的生活圈子仅限于家中小小的庭院,对外界的了解也仅限于电视机。文化志愿者的到来,使朱小霞第一次看到现场的文艺演出,而在志愿者的鼓励下,朱小霞也露出开心的笑容,表示会积极生活,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残疾人脱贫攻坚,外在支持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要激发残疾人自己的内生动力,使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对此,安康市宁陕县在全县80个村(社区)全面实施“精准扶志扶智”工作,而“一个人的剧场”活动正是当地针对重度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实际状况,开展精神扶贫的有力举措。“我们就是想通过精神层面关怀,以具有地域特色的节目形式传达正能量,鼓励残疾人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宁陕县残联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

除此之外,安康市还从提升贫困残疾人脱贫质量切入,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减压松绑。如,通过优先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区(村)医生签约服务,优先为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等,使贫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得到满足。通过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资助,帮助其家庭解放生产力,缓解家庭支出和长期照护负担。通过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便捷,使他们生活得更加有尊严……

从产业帮扶到就业支持,再到针对贫困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精准服务,安康市助残扶贫工作的成效日益凸显,而伴随着全面小康目标的日益临近,安康市的贫困残疾人也将在脱贫增收的道路上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