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日报》报道,南宁市民吴先生在一商业银行办理信用卡,因眼盲无法签字而不能激活使用。银行方面解释,出于银行风控及保障持卡人资金安全目的,依据现行规定流程,必须由信用卡申请者本人或其家人、监护人帮助完成签字流程。
生活基本能自理且具备使用信用卡经济实力的吴先生万分不解,激活信用卡,签字不成,按手印也不成么?为什么银行就是不肯给他“通融”一下?
此事一经网络传播,便引发网友热切关注。有评论称,站在银行角度来看,合约上没有有效的客户签字,的确对双方都存在风险。也有评论者建议,希望有更灵活的应对措施出台。而中国盲协主席则表示,目前社会机构在残疾人保障服务方面已有很大提升,但也面临新的问题,还可进一步完善。
事情在各方关注中,朝着人们善良的期待走去。吴先生在亲属陪同下回到办卡银行网点,由亲属扶手完成签名并按下手印,信用卡成功激活,而办卡商业银行也借此事件,完善了相关流程。各方皆大欢喜,可见盲人激活信用卡,真的不难。
防控金融风险,是保证金融业健康、安全、有序发展的头等要事;尽可能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亦是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银行职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防控金融风险,与提供优质服务并不对立冲突。
仅就吴先生一事来讲,中国银行业协会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残障人士银行服务的自律要求》,考虑之细令人动容。比如,对有书写障碍的残障人士办理金融业务时,可以使用按手印并加盖本人图章方式代替签名;对可以签字的视力障碍客户,提供签字框工具或相应服务措施,便于视力障碍客户签名。
而由银监会通过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与信用卡申请激活步骤相关的几条规定,既有办卡激活的必要条件,亦有“不得在客户不知情或违背客户意愿的情况下发卡”等,防范的不是客户,而是银行职员随意办卡发卡。
诸如此类的金融管理、监督与服务的制度规定还有很多,可谓完善、细腻且尽显人性关怀,更体现了金融服务的“通融”善意。但吴先生的遭遇也并非孤例,其至少说明,商业银行在满足人们对现代金融服务业的需求之中,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
金融服务的贴心,不只要体现在制度设计与完善上,更要体现在具体琐碎的服务细节上;不只要体现在媒体关注热点事件的应急攻关与处理上,更要体现在金融管理与服务的观念理念上。由此,才会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智能时代,推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且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吴先生眼盲,只是不能自主签字激活信用卡,若金融业在服务理念与制度执行上也“眼盲”,拒绝的就不只是有金融业务需求的“吴先生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