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产业牌” 铺就脱贫路——四川省南充市助残扶贫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残疾人》2019年第7期 日期:2019-07-12 浏览


通过在花椒产业园中采取 “让利返包”的帮扶模式,西充县残联在为残疾人创业增收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将残疾人的创业风险降到最低。

文_四川省南充市残联

盛夏已到,家住在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凉风乡的残疾人晏忠碧正在自己的种植园里紧张地劳作,放眼望去,他的这三亩“川佛手”已然郁郁青青。“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挂果了,到时候我们一家的日子还能过得更红火。”看着眼前笑呵呵的老晏,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他还在为一家人的生活愁眉不展。由于身有残疾行动不便,无法外出打工,老晏一家一直处于贫困之中。然而在营山县残联的帮助下,晏忠碧被纳入到当地创业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通过在合作社务工取得收入,还可以每年获得分红,加上这两年学习药材种植技术,自己从事佛手种植,晏忠碧一年的收入就能达到近万元,他也在去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晏忠碧只是众多在南充市残联帮助下实现脱贫的残疾人中的一位,近年来,南充市残联将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融入全市脱贫攻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局,通过分类帮扶、创新机制、电商引领等方式,逐步探索出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精准扶贫方案,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分类帮扶 增强发展能力

残疾人要实现脱贫增收,产业扶贫是根本之策。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南充市将发展产业作为帮助当地农村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通过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技术、资金等多种支持,帮助贫困残疾人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手工业,以此实现残疾人的持续增收。考虑到当地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技术水平不高,就业创业能力较弱的问题,南充市各级残联还依托当地龙头企业,为残疾人产业扶贫工作增添助力。

如在营山县,县残联一方面与当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合作社等进行联系,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吸纳为合作社社员,通过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确保其稳定收入;另一方面,县残联还依据企业自身发展优势,鼓励其帮助有发展意愿的残疾人进行创业,使残疾人通过掌握一技之长,增强了自身发展的能力。

“在助残扶贫过程中,我们还会考虑到残疾人的身体特点,将‘量体裁衣’服务融入其中,使残疾人能够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南充市营山县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据了解,为了确保残疾人实现创业就业全覆盖,营山县残联在入户征求残疾人意愿,并根据其自身特点确定扶持项目的基础上,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对其居家灵活就业提供支持。而在全面掌握残疾人产业项目需求后,县残联还会围绕不同产业及时开展分项培训,通过实行统一供应种子、农药、肥料,统一保底回收产品的办法,最大限度减少残疾人的创业负担,提升残疾人从事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南充市残联也充分发挥党员及基层党组织在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都有一个帮扶支部、一个帮扶责任人、一个结对帮扶党员,在此基础上对每名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制定了翔实的个性化结对帮扶脱贫方案、建立工作帮扶台账和帮扶个人档案,使他们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真正实现多受益、广受益。

化解风险 创新扶贫机制

能人帮扶,企业引领,为残疾人脱贫增收找到了带头人。与此同时,在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帮扶贫困残疾人从事产业项目增收脱贫过程中,南充市还逐步摸索出一系列的新型帮扶模式,对当地的精准扶贫机制进行了创新。

现住在南充市金源乡的唐雄是当地一所花椒产业园的园主,三年前,他从老家重庆来到西充县进行创业,目前已种植花椒4000余亩,为周边9个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其中残疾人就有70多人。在与残疾人接触过程中,唐雄了解到园区内残疾人创业的强烈意愿,同时也看到了残疾人创业的瓶颈所在,在与当地残联多次协商后,在花椒产业园中摸索出“让利返包”的新型帮扶模式。

“其实,我是结合我的老家重庆江津以家庭为单位精细管理的种植模式,为残疾人创业增收提供便利。”据唐雄介绍,所谓“让利返包”其实就是待产业园中的花椒树长成型后,以返租的形式让残疾人承包。但承包花椒树的残疾人并不需要支付租金,只需要出时间和劳动力对花椒树进行管理,再由公司提供统一的农资和技术,收入除去成本后,公司和返包户按照3∶7的比例分红。

“去年8月,我从公司承包来26亩花椒树,没有出一分钱,只需要对花椒树进行日常管育。技术上有农技员手把手教,销路由公司按照市场价回收,可以说是‘零风险’。”谢绍平是花椒基地的返租者之一,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6亩花椒预计今年6月份就能够产出销售,产值估计约13万元,除去成本后,按照7:3的比例分红他可以净赚6万多元。

而在实施“让利返包”的同时,南充市的其他县区还通过股权量化的方式,帮助残疾人实现了稳定增收。像营山县,在去年依托当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股权量化实施主体,通过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开展股权量化,并采取残疾人占双倍股份的办法予以重点扶持,使残疾人取得分红。在南充全市已累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实施“股权量化”,增加贫困残疾人财产性收益,惠及贫困残疾人近2000人。

电商助力 打通销售渠道

一系列产业帮扶举措的实施使农村贫困残疾人的“造血”能力得到提升,但要使残疾人手中的农副产品变成真金白银,还要帮助其打通渠道,打开销路,使市场了解到残疾人产品的价值所在。

“今天我们又接了3个单子,来自成都的商家在网上购买了我们西充县的薄荷茶、豌豆粉丝、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在南充市西充县残疾人双创电商运营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为记者介绍着网店的经营情况,而在他身后的货柜中摆满了残疾人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

随着移动网络的日益普及,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已经成为连接大山深处与外界的纽带,也成为残疾人致富的重要工具。“电商扶贫”也已成为南充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在南充,每年都会培训30至50名有条件就业、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残疾人参与电商创业就业,在创业就业成功后,当地残联还会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扶持资金。

以西充县为例,当地抓住“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县”的良好机遇,以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等方式,选派知名电商精英对已开设和有想法开设网店的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和指导,同时,制定相应的奖补政策激励残疾人发展电子商务。除此之外,当地残联还通过打造残疾人双创电商运营中心,为残疾人企业提供产品展示展销及电子商务销售,吸引更多电商平台关注残疾人企业产品,并为入驻的电商平台,给予场地费用全免等优惠政策。据统计,仅去年,西充县已有118名残疾人参加电商培训,现有35人通过电商稳定就业。而在入住的电商平台上已经为78类产品拓展了产品销路,将残疾人企业的产品销往全国10余个省、市。

分类帮扶、创新机制,电商助力、产业带动——南充市将精准二字落到了实处,而伴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最后的决胜阶段,南充市残联还将在贫困残疾人的脱贫增收上继续发力,使广大贫困残疾人最终实现长效增收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