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南京高淳肢残农民高世彬的致富路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9-06-28 浏览

通讯员 孔令谦 记者 胡英华摄

  南报网讯 (通讯员 孔令谦 记者 胡英华)来到高淳区固城镇双岗村,提起肢残农民高世彬,当地人用了很多褒奖的词:心地善良、身残志坚、敢于挑战、勤劳致富……

  高世彬今年49岁,见到他的第一眼,觉得他满脸笑容很真诚、言语不多很朴实。高世彬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先天就有左手残疾。或许正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家庭的贫困和先天残疾,使得高世彬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坚毅的性格。也正是这种性格,才让他在后面的创业路上勇于挑战“三百六十行”。学生时代,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很优异。但是1983年的一场大洪水,淹没了庄稼、田园,也改变了高世彬的人生轨迹。

  从那以后,高世彬放弃了学业。走出校门的高世彬,加入了进城打工者的行列,由于左手残疾,不管做什么,他都比别人要吃力得多,但是他从不叫苦喊累,硬是凭着比别人多花的时间,把该完成的任务完成,那时一起打工的同乡回忆起来,总说他那时有点“犟”。

  到了1986年,村里兴办了一家砖瓦厂,他就到处托人帮忙,筹钱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帮砖瓦厂运红砖。同样是因为左手的问题,所以开车对他来说也是很困难的事情,要比常人付出几倍的艰辛,但是高世彬还是那么“犟”。他总说:“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而且不会比别人做得差。”凭着这股子韧劲,他没多久就熟练掌握了拖拉机的驾驶技术,第一年就挣了两三千元。残疾拖拉机手的名声也传了出去。

  几年之后,他又将拖拉机卖掉,买了一辆四轮农用货车,运输吨位增加了,收入也随之增加。

  跑运输发家致富的高世彬,也赢得了爱情。1993年,他与邻村的一个姑娘结婚。第二年又添了一个女儿,家里还开起了日杂小店,生活过得幸福美满。但是按部就班的生活让一身闯劲的高世彬觉得太平淡了。由于村办的砖瓦厂在日渐激励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高世彬的货车生意也淡了,收入明显下降。“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我就天天在村里转,走到村口那片河沟的时候,我眼前一亮。”原来,高世彬看中村集体的10多亩河沟,他就萌生了改行养鱼的念头。包下水面之后,他就到处“拜师学艺”,只要区里或者镇里有水产养殖培训班,你总能见到他的身影,还请水产专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还买来水产养殖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那个时候,一年卖鱼也能挣一万多块钱,还是很不错的了。”高世彬笑着说。到了2000年,螃蟹养殖在我区逐渐成为特色产业,看到身边很多人通过养螃蟹挣了不少钱的高世彬再也坐不住了。2011年,高世彬也搞起了螃蟹养殖。通过土地流转,在河沟的旁边建了30多亩蟹塘,从此开始新的创业征程。

  “说实话,那是最艰苦的时候,一年投了近20万,女儿又正好上学也需要花钱,到处借钱。”为了节约开支,除了挖土是机械进行,挖沟、打桩等活都是高世彬自己完成。“到了夏天,给螃蟹喂食就更是受不了,小船被晒得发烫,人站上去汗就流出来。”高世彬颇有些忆苦思甜地说,“到了蟹上市的时候,晚上就没多少觉可睡了,抓蟹、卖蟹,最多的时候,我一个晚上要跑两趟水产市场。”从螃蟹养殖里尝到了甜头,高世彬告诉记者,这几年养蟹都盈利了,去年产量更是达到了4000斤,一年的纯利润达到10多万元。

  致富以后的高世彬,经常帮助村里其它家庭困难、身有残疾的困难群体,担任双岗村残协专职委员的10年时间里,还积极参加公益事务,2016年夏季,面对超历史高水位的防汛形势,高世彬全然顾不上自身残疾和家中30多亩蟹塘被淹没的危险,迅速组建了防洪突击队,不分昼夜,风雨坚守在胜利圩埂段。7月3日时近傍晚,胜利圩排涝站突发险情,排涝站出现漏水,随时有淹没电机的可能。高世彬闻讯后自告奋勇,带头跳入河水中查险,并及时用沙包堵住了漏洞,确保了电机的正常运转。高世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了当代残疾人的风采,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声明:凡本站转载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旨在分享。如对版权有任何疑问,可电邮联系cjrjob5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