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济南为3万余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9-06-28 浏览

  舜网讯 济南市目前约有3万名“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为他们实施精准康复服务并保证康复服务率80%以上,是市政府2018年为民办18件实事之一。行至岁末,济南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如何,3万名残疾人士是否得到了有针对性的康复?济南市残联用点滴工作和扎实的数据为一年来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注解。

  让数据说话 看“精准康复服务”累累硕果

  济南市残联秉承“追梦同行·爱在泉城”残联精神与“全心全意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工作理念,认真研究管用措施,出实招、施硬招、创新招,康复救助残疾儿童1213名,为5468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补贴,为325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住院医疗救助,为523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辅具适配,购买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成果5063例,对233名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为19489名残疾人提供其它残疾人精准康复项目服务。截至目前,共为37021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任务完成率123%,康复服务率100%。

  出实招:用政策制度确保项目实施落在实处

  出台政策文件。市残联认真贯彻落实市残联、卫生计生等七部门制定的《济南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强化残联、教育、民政、财政、人社、卫生计生、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分工协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的落实。2018年,“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被列为为民办18件实事之后,为了高质量高效率地推动精准康复服务工作顺利实施,特别制定出台了《济南市2018年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及工作要求,成为指导全市全年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的重要文件,是我们做好本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依据与抓手,也是衡量区县残联精准康复服务工作的一把尺子。5月初,针对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市残联联合市财政局制定了《关于下达2018年度济南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任务的通知》,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任务进一步量化与细化。通过制定这两个文件,特别是《实施意见》,为全市抓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

  成立领导机构。为加强对“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项目的组织领导,市残联成立了由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孙君涛同志为组长,分管康复工作的沈永强副理事长为副组长,各区县残联理事长、市残联康复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济南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领导小组,主要对“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分析研究、督导检查、推广经验等。全市残联系统内“顶格级别”领导小组的成立,对“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项目的顺利推进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

  召开工作部署会。3月份,市残联召开了全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部署会,部署全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任务。教育、民政、财政、人社、卫生计生、扶贫办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市残联班子成员及机关处室全体,区县残联负责人等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解读了《济南市2018年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历下区、市中区、章丘区、济阳县等区县残联理事长就如何贯彻落实该“实施意见”作了表态发言。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孙君涛同志在讲话中要求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作为“系统工程”来加强残联与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强调“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贵在精准,赢在服务”;严肃而明确地提出“廉洁服务”,确保在落实“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过程中,要守住“底线”,不触“红线”,保证每个环节都坚守“清正廉洁”的作风,将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的好事办实办好。5月份,专门召开全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培训会,各县区分管康复的副理事长、康复科长、承担救助任务的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负责人、业务骨干、康复教师等260人参加会议。会上,安排部署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任务,通报2017年度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第三方绩效评估情况及处理意见,并对定点机构的教师和业务骨干进行了专业培训。此外,还举办了济南市2018年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评估机构技术骨干培训班,为全市区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定点机构、康复指导站和社区康复站120名技术骨干进行了培训;举办了“济南市实名制初级辅助器具技术工程师岗位(肢体方向)能力认证培训班”,我市各区县、办(镇)残疾人辅助器具从业人员、辅助器具适配评估专业人员共40人参加培训,并获得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初级辅具技术工程师(肢体方向)岗位能力认证。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残联系统开展精准康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60余次,培训相关人员5000余人次,为全面落实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施硬招:以监管督导促精准康复高效推进

  签定“军令状”。为了压实任务责任,市残联与区县残联签定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目标责任书。签定目标责任书,是对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的态度与担当,也是对落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庄严承诺,更是向全市38万残疾人兄弟姐妹立下的“军令状”。目标责任书的签定,使各区县残联感受到肩上的重担,同时也激发了坚决完成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任务的动力。

  设置“曝光台”。市残联利用系统内部平台,对各区县残联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进度实施“月公布”制度,对工作进度较快的区县残联进行表扬,对工作进度较慢、问题较多的则进行提醒或批评,打造“赞优批劣”的“曝光台”。“曝光台”的出现,促使各区县残联使出浑身解数,不断地固强项、补短板、整合各方资源与力量,强力推动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的快速高效落实。

  高悬“督导剑”。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监督与指导。特别是对于不能够发现问题,或者发现问题但不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致使工作推进不力,效率不高,影响全市精准康复服务工作进度的单位,市残联坚持在第一时间进行监督与指导。针对个别区县残联领导对精准康复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在督导过程中,提出严厉批评并责令整改;对于个别康复机构在服务中存在态度不好、质量不高的问题,责令该机构停业整顿;对于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儿童康复机构,果断暂停市级定点康复机构资格,并妥善分流在该机构康复的残疾儿童,确保残疾儿童的安全,也更好地保障了残疾儿童的康复利益。利用“督导利剑”的震慑与压力作用,助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这一民生实事真正的落到了实处。

  通过签定“军令状”、设置“曝光台”、高悬“督导剑”等管用的硬招,以更加直接、更加“刚性”的方式来强力推动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的快速高效落实,确保残疾人获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康复服务实惠。

  创新招:用信息技术与贴心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更多便利

  让信息“多跑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将“互联网+”思维模式创造性地与残疾人工作紧密结合,可以节省人力资源、提升工作效率。这方面的创新,历城区残联走在了全市残联系统的前列。历城区残联创建的“智慧残联”精准康复数字化系统服务平台,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实现从需求申请、筛查评估、资料上报、业务审核、行政批复、康复服务、监督管理、档案存储到跟踪回访等流程实现数字化管理,真正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零跑腿或者最多只跑一次腿的美好愿望,使精准康复服务工作能够快速、精准、及时地落实到每位残疾人。历城区残联借助“智慧残联”数字化系统平台,完成了贫困精神病人服药救助505人、贫困精神病人住院救助10人、成人社区康复成果救助600人、白内障复明手术120人、人工耳蜗手术5人,服务惠及残疾人2000人次。此外,历下区残联在2017年完成历下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一期)的基础上,通过与信息软件公司的通力合作,初步实现了残疾人“个人网上申请申报、社区上报、街道初审、区残联审批、数据上报”五级网络业务协同工作目标,使信息化服务达到了全覆盖,极大地提升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效率。

  “不用你跑我来跑”。对于尚未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区县残联,也不甘落后,不断创新服务理念,通过“不用你跑我来跑”的服务方式,让残疾人工作者多跑腿,实现残疾人的“零跑腿”或“最多跑一次腿”。目前,各区县残联都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申请工作纳入“一次办好”范围,残疾人可以直接到街道(镇)残联一次性申请康复服务或者由村(居)残协委员代为申请,其后续工作均由各级残联系统工作人员跑腿办理,实现了残疾人“到办(镇)一趟办好”或“足不出户就办好”的简化而高效的康复服务申请流程,真正地让残疾人“零跑腿”或“最多跑一次腿”。同样,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也实现了“零跑腿”或“最多跑一次腿”,其中个性化辅具适配,从申请材料收集、残联审核审批、专家评估到将辅具适配到残疾人家中,均不需要残疾人跑路,是名符其实的“零跑腿”。

  积极探索“社区+居家”服务新模式,让残疾人在社区、在家中就能获得精准康复服务。市残联不断加强研究,探索残疾人“社区+居家”康复服务模式,依托康复中心、康复指导站、康复站三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式,让残疾人不出社区或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基本康复服务。市中区残联率先探索“居家”康复服务新模式。市中区大观园街道和济南市按摩医院签定协议对辖区有需求的重度残疾人开展居家康复服务,为其建立了健康档案,提供内外科、化验检查、健康知识宣教、生命体征测量、心电图检查、理疗、推拿等治疗服务。受益残疾人对“居家”康复服务模式非常满意,称赞残联满足了残疾人的需求、解决了不方便去医院康复的困难,同时也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说残联是真正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的部门。2018年,市残联在市中、槐荫、章丘、济阳4个区县进行了“社区+居家”康复服务试点,通过这种服务模式共为438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下一步,济南市将总结经验,重点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市范围内推开“社区+居家”康复服务模式,使“社区+居家”康复成为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的主渠道。

  探索“上门送康复”服务模式,让部分残疾儿童享受康复服务“零跑腿”。根据市残联与商河县残联的沟通,结合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送教上门”服务,提出“送康教上门”服务新模式,由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为本地30名不能或不便离家去康复机构康复的中、重度残疾儿童提供上门康复服务。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业务骨干任副组长的“送康教上门”服务领导小组,组建了由21名康复、教学骨干力量组成的服务团队,分5个组为30名受助残疾儿童提供包括认知康复、身体康复、心理康复、潜能开发、言语语言、运动协调、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在内的康复服务,以及学科知识、艺术教育、爱心扶助等相关内容的教学服务。针对济南市儿童福利院残疾儿童不能离开福利院的情况,市残联协调南山管委会社会事务局,按照“定点康复机构申请、多方会议研究决定”的方法,经过报名申请、汇报服务方案及市残联、南山管委会社会事务局、市儿童福利院与入围康复机构四方会议,确定为市儿童福利院52名残疾儿童上门提供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康复服务。

  提供残疾人康复服务是残疾人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和最热切的期盼。市残联将以此次提前圆满完成市政府2018年为民办实事为契机,按照党的十九大“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要求,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落到实处,将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理念转化为一件件广受残疾人群众欢迎的实事好事,切实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不断提升广大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声明:凡本站转载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旨在分享。如对版权有任何疑问,可电邮联系cjrjob5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