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残疾人克服求职挫折
来源:《中国残疾人》2018年第8期 日期:2019-06-28 浏览

文_王宁

案例背景

小蒋,29岁,是一位低视力残疾人,具有软件技术专业大专学历,在校期间成绩尚可,毕业后由当地残联帮助其进入一家事业单位从事办公室行政工作,工作的前两年较为努力,作为身残志坚的典型多次受到单位领导表扬,后期偶有懈怠情绪,工作积极性虽有降低,但表现尚属中规中矩。然而5年后,小蒋逐渐感觉日复一日的固定工作模式枯燥无味,工作主动性已较刚入职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尤其近期在个别朋友鼓动下,决定辞去工作赴私企找寻更具丰富多彩的挑战性工作。离职后应聘3个月屡屡碰壁,最终勉强在一家新成立的五金销售公司做简单的内勤工作。半年后愈加感觉还是原单位好,不仅薪资待遇有保障,同事对他也是关怀备至,现在的公司经常使他感到压力重重、强度过大、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动辄挨领导训斥。最近他后悔不已,日渐苦恼烦闷,不仅晚上难以入睡,还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情绪易怒,体重下降。考虑再三,小蒋一脸倦容地来到残联咨询。

指导方法:

诊断咨询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进行剖析。由小蒋的表象看,神色倦怠,通常是睡眠质量不高所致;情绪易波动,一般由现实刺激引发;独处一室,体重下降,表明一段时间内外界因素对其造成了巨大压力和困扰。此时作为职业指导人员,必须要循循善诱,鼓励其将深层次原因和盘托出。

通过了解小蒋近半年的工作转换及就职经历,并将他的个人精神面貌现状一并罗列分析,可基本判断他已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很明显这是因其工作调动不顺心引起,属于较强的现实刺激。而他的症状长达半年之久,并出现了回避社交的行为,可判定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对于严重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务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表现出热情真诚和积极关注的态度,营造和谐轻松的沟通氛围,避免从咨询初始就破坏应有的沟通环境。同时,要格外注意培养自身“倾听”的能力,咨询的前半程更多需要耐心倾听来访者求职经历及求职挫折,不可贸然打断来访者的话语,不可急于寻找切入点进行辅导。作为职业指导人员,沟通表达能力固然重要,倾听分辨能力更为重要。做不到有效倾听,频频打断,会迅速破坏沟通关系,由此很难再拉近与来访者的距离。在倾听过程中,要善于用表情和简单的言语予以回应,必要时做笔记,让来访者时刻有被积极关注的感觉。

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来访者,要注意发掘其优点,并以合理方式予以充分鼓励,培养其自信心与积极性。小蒋的再就业亦可分析为敢于追求更适合自身的工作生活,行动果敢、有魄力。

在对求职者面临的挫折合理分析并对其充分鼓励后,还需要委婉地对求职者做出讲解,应结合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及严峻的就业形势,告知其一份工作的来之不易,切勿总怀念以往工作,要学会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同时,要告知其在事业单位离职后欲再次入职从人事制度上来讲几乎不可能,建议从现在的工作做起,做好职业规划,设计中长期目标,不断奋进。要让残疾人知道他目前并非孤立无援,残联是他的坚强后盾,会给他提供诸多后续支持性服务。要提醒其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善于发挥本专业优势,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将本职工作做细、做专、做强,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充分做好铺垫。

指导要点:

(一)通过交流沟通和对人物背景分析,帮助分析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有哪些困惑和职业心理问题。

(二)利用适宜的咨询切入方式,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就业择业观念指导,帮助求职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三)帮助求职者克服求职挫折,鼓励求职者发挥优势,指导其如何获得求职成功。

(作者单位: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