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鱼”又授“渔”,精准脱贫共富裕
“每天到这里来做做手工,活儿轻松还能赚点菜钱。”8日上午,启东市合作镇竖海村残疾人之家,58岁的二级肢体残疾人王菊英正和大家一起组装圆规。她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月可领640元残疾人补贴,200多元残疾人之家补贴,做手工活也能有两三百元收入。“我一个不能出去打工的残疾人一个月也能拿到1000多元,家里的生活大大改善。”
经过几年时间的“对症下药”,南通全市建档立卡户中残疾人已由15289人降至2164人。今年,南通市建档立卡残疾人将实现全面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鱼”,政府兜住生活底线
启东市合作镇竖海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16年,竖海村登记的精准扶贫户有28户41人,其中31人为残疾人。近几年来,竖海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农旅项目等举措让残疾人的钱袋子鼓起来。残疾人陈辉一家就因这样的惠残政策实现了脱贫。今年,全村唯一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户也将通过发放补贴、土地流转等实现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作为建档立卡户中的特殊群体,残疾人的精准脱贫工作尤为特殊和重要。”市残联理事长顾汉忠介绍,多年来,作为普惠政策的低保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简称两项补贴)为他们的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民政与残联部门密切配合,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去年,随着我市低保标准调整,约70%的贫困残疾人的年均收入超过7000元。据统计,2018年除低保政策外,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80185人,发放生活补贴达4.81亿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70303人,发放护理补贴达7263.3万元。
“渔”,量身打造脱贫指南
在崇川区观音山新城青龙桥社区残疾人科技种植园内,几名轻度残疾的社区居民正在园内忙着整理葡萄枝条、平整土地。38岁的李汉林患有轻微智障,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区残联得知这一情况后,帮助他与种植园进行对接。李汉林接受了短期培训,掌握了葡萄藤修枝、疏果的种植技术,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年底还有分红。
授人以渔才能让脱贫之路走得更远更宽。近年来,全市残联为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残疾人织牢就业网,分类提供岗位信息、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去年,市残联开展了两期电商培训班,帮助5名学员注册了公司成功创业。开展了全市盲人中级保健按摩培训班,帮助15名盲人拿到中级职称。结合残疾人实际需求,海安、如皋举办盆景制作、蔬果种植、农药科学使用等现代农技培训;海门、通州发挥“互联网+就业”的优势条件,打造残疾人“家纺微商”;崇川、港闸开展插花、烹饪等实用技能培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去年,全市新增实名制残疾人就业1190人次,推荐就业1105人次。
“裕”,扶贫措施全面落地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低收入残疾人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残疾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市残联副理事长陶建华说,根据前期摸底走访,2164名尚未脱贫的残疾人中大半是病、孤、老、灾等对象,需要依靠政府来托底。部分低收入残疾人户经过帮扶虽已脱贫,但是仍处在贫困线边缘,存在因病、因灾等返贫可能。
“残疾人精准脱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陶建华介绍,除兜底扶贫、就业扶贫外,还需从多方面发力:如康复扶贫、教育扶贫、辅助性就业扶贫、扶贫基地扶贫等。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让残疾人真正融入社会也是重要一环。
“我们将对生活依旧贫困的残疾人户开展进一步核查,探究其贫困原因,在生活、工作、医疗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帮助其早日脱贫。”顾汉忠说。
记者 袁晓婕
声明:凡本站转载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旨在分享。如对版权有任何疑问,可电邮联系cjrjob5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