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残疾人招聘会民俗文化集市上,90后残疾人艺术家大放异彩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9-02-25 浏览

成都残疾人招聘会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鑫 通讯员 左萍

  正月初十,以信阳传统民俗文化为内容的首届豫南民俗文化集市在信阳百花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连日来,展会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现场展示艺术才能和艺术作品的信阳大别山残疾人艺术家展台旁,更是吸引了大批市民。在这群残疾人艺术家里,有一群90后乃至00后的残疾人艺术家格外引人瞩目,市民们在看到他们精彩的创作后,纷纷为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和的出类拔萃的艺术才华所折服。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残疾人群体。当我看到无臂的残疾人用嘴衔笔画画,我的内心很感动。”市民马先生看着展台上的几位年少的残疾人艺术家借用嘴和脚,在短时间内轻松自如地完成绘画和书法,感慨道。

胡远月

  出生在1990年,今年28岁的胡远月是信阳市新县吴陈河镇胡北湾村人,8岁时在上学路上不慎触电,上肢和右腿被截肢。

  “大难之后捡回来一条命,也失去了和同龄人一样正常生活的机会,开始那会每天就靠看电视来缓解心情,麻痹自己。有一次看电视时看到有的残疾人跟我情况差不多,可以用脚用手画画写字,我当时就在想他们可以,那我也可以。” 郁闷多年后的胡远月在16岁那年,开始尝试用嘴含着画笔练习画画。

  因为家境贫寒和自身情况的特殊,江远月没有专业老师的教导。刚开始画画时,他从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开始,每天练习10到12个小时,经常练习到牙齿出血,嘴唇红肿,即便如此,他从未间断绘画练习。“因为没有专业的学习,基本都是靠自己领悟,在绘画技巧上是有欠缺的,比如先画哪里再画哪里,层次不好掌握。”胡如月告诉记者,他也曾想过放弃,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下来。

  “我喜欢历史悠久的国画,因为看画就像看人,有的画乍看很好看,却没有什么内涵,有的却越看越有味道,我希望我和我的画内外兼修。”经过异于常人的摔打和磨练,苍天不负有心人,胡远月的绘画作品得到了一些知名画家的肯定,并且屡次获奖;他也学会了自己穿衣、用脚吃饭,甚至还能灵活的运用鼻子去使用手机,“世界很大,我失去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但是都不影响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努力和坚持是我人生的座右铭,说起来很容易,但是这两个词都不仅仅是靠说就能做到的,我希望更多的残疾人都能乐观生活,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胡远月说道。

  一次医疗事故,让尚在襁褓中的祝贞诚丧失了对这个世界一切美好声音的感知。

  1992年出生于信阳市商城县的祝贞诚,双耳失聪但身残志坚,在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第二聋人学校录取后,被学校推荐到“寒石书法班”专门学习书法,也真正唤醒了他的艺术潜力。

  在校期间的祝贞诚参加了书法教育家寒石先生在太庙举办的“大爱无声,寒石书法教育展”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尤其擅长隶书和篆书,几乎每年都会代表区里,市里甚至中国参加国际的艺术赛事。201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聋人学校的清华北大——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学习服装设计。

  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商城县特殊教育学校当一名美术老师,提起这些年的经历,祝贞诚认真思考后“告诉”记者,“要把所学的知识回报给社会,我想告诉我的学生们,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只有努力,才是人生赢家”。

  陶树龙是记者在现场见到的最小的一名残疾人艺术家,2000年出生,是潢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学习泥塑已3年有余,他的雕塑作品栩栩如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现场不少市民纷纷点赞。

  “知识改变命运,我深知一个残疾的孩子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最好,但是我要做到更好。”自幼双耳失聪的陶树龙用文字对记者“说”道。据了解,这届民俗文化集市上,信阳大别山残疾人艺术家协会组织了22名残疾人艺术家参展,展出了书法、国画、民间艺术(剪纸、泥塑、石雕、木板雕画、烙画、柳编)等百余件文化艺术作品,展示了残疾人的美学修养,以精湛的艺术创造、独特的审美视角,讴歌了生命的意义,更让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了解残疾人事业、残疾人的艺术和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世界。成都残疾人招聘会

声明:凡本站转载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旨在分享。如对版权有任何疑问,可电邮联系cjrjob520@126.com.